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今日三门峡 >

大道通衢向未来 ——我市交通运输 “十二五”工作综述

[摘要]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于10月底正式通车运营。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国道209线卢氏县城段。 一条条高质量的通村水泥(砼)路和连户路犹如一条条金色的飘带。 三淅高速卢氏至西坪段于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 南来北往的车辆在高速路上风...

连霍高速洛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于10月底正式通车运营。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国道209线卢氏县城段。

一条条高质量的通村水泥(砼)路和连户路犹如一条条金色的飘带。

三淅高速卢氏至西坪段于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

  南来北往的车辆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驶向远方,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上跳动着“天鹅之城”转型发展的强劲脉动,“县畅乡连”的农村道路进村入户惠济民生……“十二五”短短五年间,我市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农村公路为支脉构建公路交通网络,连接金三角、融入大中原、辐射中西部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把三门峡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推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保障。
  交通基础建设全面突破
  打造经济转型重要支撑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四通八达、畅通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提升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市自古就是“两京锁钥”的战略要地。近年,随着高速公路、铁路交通黄金十字架雏形显现,交通枢纽优势和政策优势更加明显,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不断凸显,我市已经成为亚欧大陆桥和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一个重要节点城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交通先行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凝聚力量,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审时度势,绘制发展蓝图,提出将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的战略构想,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0年至2015年,堪称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最快、项目数量最多、成效最大的时期。短短五年时间,我市交通基础建设全面突破,完成投资额达320.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1.1倍,建设里程突破2700公里。
  2010年,郑西高铁通车,让三门峡进入了“高铁时代”,跨进郑州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
  2011年,三门峡被列入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12月,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相继建成通车, 从卢氏到郑州的时间从以前的约6个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终结了卢氏县的“高速零时代”,实现了我省“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2015年10月底,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全程双向八车道、客货分流,单日最大通行能力由改造前的4万辆提升至现在的10万辆,预计可满足未来20年内运输发展的需求。
  2015年12月,三淅高速卢氏至西坪段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了我市高速公路“十字”构架。三淅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北连连霍高速,南接沪陕高速、福银高速,构成我国中部地区区域交通骨架体系,对改善豫西区域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沿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2015年7月4日,国家级重点工程蒙华铁路三门峡段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市形成一个国家铁路骨干网“黄金十字架”。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01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0公里,国省干线1584公里 ,农村公路8224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完成由“通达”到“通畅”的转变,实现了“县畅乡连”。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交通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为强内联外,提升区域地位,促进内部要素合理流动,提升经济竞争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打造区位环境的新优势
  县县通高速实现新跨越
  道路通,百业兴,高速公路被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黄金路”。
  2010年,我市紧紧围绕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结合我市“东西强、南北弱”的交通现状,聘请部、省级专家深入调研,超前规划,克难攻坚,推动三淅高速、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连霍高速改扩建、运宝高速等项目在我市落地开工,补齐全市仅有国道“十字”交会的交通骨架和高速公路、铁路南北不畅的短板。面对我市经济发展不均衡、丘陵山区的自然地貌导致高速路修建成本大不具备吸引力的“先天不足”,市委、市政府坚定发展信念,成立市交通枢纽建设指挥部,多次南下沿海招商引资、北上山西协调洽谈、赴郑寻求合作,率先与省交投集团签订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支持协议书。市交通运输局抽调三分之二的领导力量充实到骨干队伍中,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机制,确保了各项优惠政策和工作领导到位、协调到位、落实到位。至此,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事业驶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双向八车道,客货分流行驶,宽敞舒适、视畅开阔,道路两旁层层叠叠的花木铺展开来与路中间的绿篱相映,行驶在连霍高速三门峡段,令人赏心悦目。2015年10月底,我市提前完成了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 “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车,对完善全省综合运输体系,提升东西大动脉的通行能力和通畅率,建构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工程是迄今为止,途经区域地质多变、地形复杂,天桥、边坡拆除数量大,国内施工安全风险最高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也是我省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地形最为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建成通车后,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消除了原高速公路的事故多发区。通行一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降低了40%以上,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前从市区到卢氏至少得走3个小时,现在上了三淅高速40分钟到家!”程朝贵搞了8年运输,感受最为真切。现在他一天从市区可跑三趟卢氏,运送海产品也不用担心耽误时间造成损失了,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三淅高速是国家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高速公路规划中的西部重要大通道和伏牛山旅游高速公路。项目北接山西省运三高速公路,向南跨越黄河后在经灵宝市、卢氏县,在南阳西峡县与沪峡高速公路交会后,向南延至豫鄂省界,与郧十高速公路相接。其中,灵宝至卢氏段已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卢氏至西坪段项目被列入全国首批7个绿色低碳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和交通运输部“平安工地”创建示范项目,2015年12月26日正式建成通车。
  随着连霍高速洛阳至三门峡(豫陕界)段改扩建、郑卢高速洛宁至卢氏段、三淅高速灵宝至卢氏段、卢氏至西坪段等项目先后建成通车,打通了我市的南北通道,形成交通黄金十字架,打开了豫西山区的对外发展通道,对促进我市新型城镇、产业聚集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和巩固我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地区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个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枢纽已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连接中原经济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融入大中原、辐射中西部的交通枢纽正在祖国的交通体系中熠熠生辉。我市的区位优势正在得到全面释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直接拉近我市与世界的距离,这必将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吸引更多的目光、更多的客商、更多的资金、更多的项目在三门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大发展,使三门峡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高地。
  公路管养水平全面提高
  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绿树葱茏,花香四溢,整洁宽阔,行驶在陕州大道上,仿佛穿行在花园中。“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大力推进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和灾害防治工程,创建省道247线、省道318线等9条(段)文明示范路共900余公里。其中,省道249线为全省唯一生态修复项目,同时规划建设了全省唯一的二级公路综合服务区(省道250线窄口服务区),在全省率先完成65个道班的升级改造,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结束了部分道班不通水电的历史,彻底改善了一线道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为破除老旧的建设管理模式,市公路局主动融入,开拓创新,创造了工程管理中公路部门和地方政府最佳结合的新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坚持“周例会、月通报、季评比”制度,建立局领导带队观摩督导机制,与各县(市)政府建立每月一次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局党政一把手每人每月住工地不少于10天,项目主管局长不少于20天,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项目部还与施工单位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工程节点计划,对施工质量、进度严重滞后的统一列入黑名单不再使用,从源头为公路建设质量把好关。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我市先后制定并下发《三门峡市干线公路小修保养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养护管理体系;加大养护资金投入,共完成大中修项目25个,达218.5公里,完成投资4.67亿元;加固改造桥梁49座,处治率100%,完成投资1.37亿元;实施安保工程7个,总投资2679万元;灾害防治项目4个,总投资2644万元,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抓路基、抓绿化、抓保洁,建设养护中心,全市65座干线公路道班全面升级。我市公路养护实现从改正性向预防性、被动性向主动性、传统性向科学养护的转变,争取了全国两个、全省唯一的干线公路交通环保项目——省道249线生态修复工程,首次采用柔性生态防护系统,对沿线7个大面积裸露区域进行专业景观设计;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路创建工作,实现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对陕州大道开展绿化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季相多变、层次丰富的景观公路,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整体形象。
  “十二五”时期,我市共新增国道3条、省道7条,新增建设里程557公里,干线公路里程1584公里,国道209线全线升级改建,省道250线灵宝至朱阳、省道314线渑池仁村至新安交界、省道331线南阳界至官坡、国道310线灵宝至豫陕界等一大批国省道项目圆满实施,在全省实现了“两个率先”, 即率先完成“十二五”计划,率先完成2015年改建、改造、大中修项目,使我市境内两条主要国道基本改建、改造和大中修完毕,我市干线公路面貌得到了彻底改观。“十二五”期间,共投资项目19个,建设总里程642.5公里,投资35.2亿元,争取国省补助21.2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建设总里程增加168.7公里,完成总投资增加18.7亿元,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增加9.1亿元。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的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
  畅通群众致富的便捷路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把加快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等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全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
  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开展,市交通运输局在工程建设上本着“早部署、早行动、早设计”的原则,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争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形成了“政府投资为主,多方筹措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制定《三门峡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县级财政资金到位立项,建立项目保证金、工程监理质量保证金、项目建设个人保证金和重奖重罚等制度。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加强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市交通运输局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和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超前规划,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质量检测,每个项目建立工地试验室,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即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公开),强化项目督导检查,坚持公示和社会监督制度,市级交通质监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县级交通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农村公路现场监理全覆盖。
  按照“以养为主,管养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市“农村公路好路杯”竞赛、创建“文明示范路”等活动,全面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三门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和群众的养护管理责任及义务。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目标责任书》,基本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农村公路管理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建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85个,完成建设规模2033公里,近300个行政村约80万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公路基本实现由“通达”到“通畅”的转变,达到了“县畅乡连”;连续开展“好路杯”竞赛,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路”176公里、市级“文明示范路”631公里,实施安保工程86个,治理隐患路段855公里,全市66个涉及农乡镇养护站实现全覆盖,初步构建起了“通乡达村、标准适宜、管养到位、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
  现在,在我市广大农村,一条条高质量的通村水泥(砼)路和连户路犹如一条条金色的飘带,从主干道延伸到村镇沃野,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延伸到田间地头;客运班车通到了村口,运输农产品的车辆开到了田间地头。卢氏的食用菌通过公路走上北京、上海、广州市民的餐桌,寺河山、二仙坡的苹果借助通村公路走出山窝窝成为大都市里的“水果明星”,村里的群众也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土路,家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年轻人争相买回了小汽车
  “畅、洁、绿、美、安”公路环境也逐渐成为我市旅游休闲项目的重要保障,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发展全市旅游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让原本景色壮阔、风光秀丽,却因道路崎岖难行、养在深山无人知的卢氏县豫西大峡谷、双龙湾、灵宝市燕子山、汉山、渑池红石峡、陕县雪花谷等景区声名远扬,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也为加快产业转变,提升城市知名度,为全市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执法体制改革全省前列
  服务转型推进全面发展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的一次重要变革。同时,新的机遇和时代需求,也使该部门主动融入,走向经济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成效明显。
  2015年9月21日,我市提前3个半月,顺利完成市、县两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任务,受到了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改革前,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要由道路运政、公路路政、交通路政、农村路政4个部门承担,存在着各自为政、机构重叠、人员超编、经费无保障等矛盾和问题;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以罚养人、以罚代管等问题突出,既造成执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影响着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形象,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全市深化改革的“总盘子”进行谋划,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结合我市实际,吃透精神、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改革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采取领导分包责任制,加强政策专题辅导,赢得涉改单位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并主动作为、密切协作。市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指导改革。各县(市)主动向上对接,形成了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及时出台编制核定、财政经费保障、人员考试考核、落聘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在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给予编制上的倾斜甚至是突破,为加快推进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在人员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等改革进程中,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赢得民心。同时,专门成立了5个县级干部任组长的督导组, 制定了督导方案,明确了改革时间节点、目标任务,为确保改革工作强力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30日,三门峡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处揭牌成立;截止9月21日,卢氏、灵宝、渑池、陕县、义马五个县(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相继挂牌成立。率先在全省18个地市中顺利完成市、县两级交通运输执法体制改革任务,改革期间,我市涉改人员整体稳定,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省政府领导高度评价了我市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称赞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市学习和借鉴。
  通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实现了机构精简统一,将分散在本级交通运输系统四五个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整合,实现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窗口对外,有效提升了行业形象。二是优化了执法队伍结构。通过考试、考核,市、县两级在岗执法人员由1139人减少到617名,执法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理顺了经费保障渠道。新的执法机构由自收自支改为财政全供。同时,省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执法工作经费补助,为执法工作提供保障。四是促进了规范执法。新的执法机构通过强化培训,建章立制,建设执法信息平台,实施信息抄告,落实责任追究,创新执法手段,整合执法力量,实现了区域内高速、干线、农村公路执法一体化、规范化。
  自2015年7月以来,全市共检测车辆99880台次,查处违章车辆943台次,立案880起,卸货181吨,其中流动检测7350台次,劝返1176台次,超限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同时,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关系进一步融洽,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大幅下降,交通公路“三乱”零举报,交通运输行业良好形象逐步树立。行业管理提升生产力
  打造智慧型城市交通
  “1路公交车现在离我们所在的站点还有1105米,2分钟后将抵达!”近日,我市的乘客可直接通过手机APP查询公交运行情况。“掌上公交”软件的使用可随时查询公交线路、停靠站、首末班、运行位置等信息,还可以通过锁定车辆,设置到站提醒等服务功能,被称为“交通机器人”。
  民生为本,公交先行。我市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共交通新能源战略,发展绿色公交,构建低碳交通。三门峡市公交公司新增、调整延长公交线路13条,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13辆,优化公交网络,合理设置站点,方便群众出行;建成公交车智能高度指挥系统,实施IC卡应用、营运3G视频监控、GPS智能调度等,建成了公交企业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管理平台和出租车监控调度中心;更换公交站牌,提升城市形象;为市区1.6万名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为60—69岁老年人办理半价乘车爱心卡等。
  创新服务理念,智能科技手段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城市客运管理工作中。全市6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全部实现全省联网售票订票;为全市1016台驾校教练车终端安装终端车载设备“驾易通”,记录上车学员30个规定课时学习,才允许申请考试,规避过去驾考中存在的弊端,保障学员学到“真功夫”;安装远程培训教育平台,解决大货车司机两年一次培训问题,司机可通过网上培训、考试,拿到合格成绩通过年检;对全市119台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了紧急切断装置,确保危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完成自闭,减少事故损失;在292台市级以上班线客车、旅游客车上张贴二维码,方便乘客随时查询了解车辆信息。对全市457辆二类以上客运班车、192辆旅游包车、5406辆总质量在12吨以上的普通货车安装了GPS和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建立了统一的监控指挥平台,实施信息、指挥、服务、救助和监督反馈系统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开通运营12328服务监督平台;新增、更新市区600辆出租汽车,先后投资114万元,建成高铁南站出租车专用通道、市区50个出租车专用停车位和出租车监控调度中心,提升了服务质量。此外,还通过 “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的模式,实现了市区、商务中心区、陕县城区、产业集聚区同城同价乘车目标,维护了出租车市场的秩序。
  围绕“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要求,市交通运输局重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新建渑池高铁汽车客运站、陕县汽车客运中心等客运站,完成投资6.4亿元;新增、更新营运客车643台,农村客运方面,每天全市共700多辆农村营运客车行驶通往1343个行政村的县乡道路上,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8.6%。
  市公路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G310线三门峡段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工程建设,通过采集路网监控视频对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整合现有路网运行的动静态数据,实现路网运行实时监测,有效提升我市干线公路的安全通行能力和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能力,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畅通的公路出行服务。
  强化科技治超。与公安部门联手,建立路警联勤机制,加大对高速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的联合治理力度;在国道310线马家店超限站安装车辆预检系统,恶意闯岗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全市5个固定超限超载监测站安装信息抄告系统,实现超限超载车辆数据县、市、省三级联网,大大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年间,先后圆满完成了春节、“五一”、“十一”、黄河旅游节等重点时段交通保障任务,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起数逐年下降,水上交通运输连续8年、交通施工在建项目连续10年无责任事故;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1.74亿元,年均增长9.5%,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84亿元,年均增长10.9%。
  开拓创新,增添活力。双龙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先后投资700万元,实施了双龙湾景区二期山体亮化工程,建设步行栈道、道路拓宽等多项工程,景区品位、整体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2015年全年实现门票收入605万元,综合收入2330万元,门票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打开门户,走向世界。市公路路桥集团成功取得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格。标志着我市公路行业向着现代化、正规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下属的三门峡昌通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在吉尔吉斯斯坦完成建设投资2.2亿元,成为我市路桥集团向省外、国外拓展业务的“桥头堡”。
  直挂云帆破浪行,大道通衢展宏图。
  “十二五”已为我市的交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相信再一个五年,交通建设将再铸辉煌,为我市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示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特色生态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图片由市交通局供图)


《大道通衢向未来 ——我市交通运输 “十二五”工作综述》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jinri/33518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