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27 16:1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崔德庆书写的驻村笔记:农民最可敬,农民最可亲,农民最可怜。陈展 摄
村里吃水困难,家家户户都有水窖,崔德庆说,群众就是用这样的棍子挂上水桶往外提水。 聂金锋 摄
今年5月,卢氏县重点贫困村——潘河乡岗头村深达350米的抗旱井突然不再出水了,这可急坏了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职工培训学校副校长崔德庆。
岗头村位于潘河乡东部丘陵地区,全村6个居民组9个自然村,是潘河乡乃至卢氏县最干旱、最缺水的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57户176人。
这眼抗旱井是2010年县、乡、村三级争取到的省抗旱打井项目。工程队历经5个月艰辛施工,在距岗头居民组1公里外的土丘上打了这眼深达350米的抗旱井,有效缓解了群众吃水难问题。
崔德庆2015年8月被派到岗头村任第一书记后,便与这里的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村里唯一的抗旱井“罢工”了,崔德庆心急如焚,他说:“当时正是农忙时节,天气又异常炎热,没水,老百姓可咋生活呀!”
经检查,发现是井下的水泵坏了。严峻的形势,让崔德庆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身后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单位是我的后盾。”他带着自己拍的照片、撰写的情况报告回到了单位。没过多久,集团领导带人前来考察,并安排了公司专业的打井队实地测量。6月24日,公司下派的专业工程队带着电焊机、氧气瓶,拉着沙石等物品在村外的井房处“安营扎寨”,经过5个昼夜的奋战,工程完工,水量由原来的6个小时一池变成现在的2个半小时灌满,功率大大提高,而用电量却下降了50%以上。手捧着甘甜的井水,崔德庆那被晒得黑油油的脸庞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村里的老百姓也高兴地笑了。
崔德庆所在的单位位于商丘永城市,算是河南的东大门,卢氏县地处豫西边陲,两地相距635公里,由于路途遥远,往返一趟不容易,崔德庆就按规定每月在村里住22天,然后驱车回到豫东,说是休息,可他却没有闲着,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驻村工作,找同学朋友联系项目,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为贫困群众募捐衣物。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村里的事他要管,贫困户的疾苦他更牵挂。村中道路夜间漆黑一片,他向公司汇报争取,2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岗头村群众的心。岗头岭上干旱少雨,他找到市种子公司的老同学在山西购买了400公斤优良谷种,让群众试种。赵麦锁、岳定群、郭焕姓三个贫困户缺乏劳动力,他掏出1000元钱买了100只卢氏鸡分给他们。有些家庭生活困难,他回到单位向同事和邻居募集衣物,为5户贫困户每家帮扶500元。在岗头村的近一年间,崔德庆本人就自掏腰包为困难群众捐款购物1.4万余元。
在崔德庆看来,严重缺水和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岗头村脱贫的主要问题,可打井铺路都是花钱的事。他为此去找原单位商量,并且把能帮助打井铺路的老同学和朋友统统联系了一遍,目前,投资45万元的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相比输血,造血对于精准扶贫更为重要。岗头村独特的土壤环境,使这里生产的烟叶品高质优,崔德庆多方联系,硬是在原有基础上让岗头村新增烟叶种植面积100亩,争取烟草配套道路资金70多万元、烟叶育苗大棚资金150万元,13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背靠永煤集团这个大企业,崔德庆怎能不去“利用”。“招工,让他们去永煤打工,让山里的群众也像工人一样月月有工资。现在集团已经同意,招工工作已经开始,岗头人的生活会好起来的。”崔德庆说。
种好烟叶,让群众有持续收入;发展连翘、核桃,拓宽群众致富路径;架设光纤,让山区与外界沟通更快捷;建设文化大院、幼儿园,让大山上的居民生活更舒心……崔德庆对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信心。
记者感言:
一个人从河南的东大门来到豫西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崔德庆在脱贫攻坚的帮扶路上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他四处奔波,拉“关系”、跑“路子”,用自己的真诚感动着每一个人,让一个个项目落户岗头村,让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变好。我们在崔德庆身上看到了驻村第一书记赤诚的为民情怀,也看到了贫困群众因他们的辛劳付出而实现脱贫的希望。
(本文来源:三门峡日报)
《抗旱井“罢工”,他心急如焚——卢氏县重点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崔德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ushi/45981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