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
民俗名称:骂社火时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地点:
河南省
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西常村
男神陈道明老师在《传承者》上指责几位年轻人对社火文化没有常识,从小也没见过正儿八经社火的小编听男神的话,立马恶补常识去,深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社火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间活动之一种类繁多,做好了膜拜的准备,其中河南灵宝骂社火还是把见识多(duan)广(qian)的小编吓跪了……
有比骂社火还奇葩的民俗的活动的,来跟小编聊聊……1骂社火缘起:从前,这个地方邻里和睦,每年都办年会,后来跑偏了……骂社火,原来叫“社合”。相传5000年前的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嫫母的公德,每年春季都要大举祭祀活动,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消除纠纷,合作向前。在后来自发活动中,有了好差之别,出现了骂的成份,村社越“合”不来,“社合”由此演变为“骂社火”。2骂社火发展:骂社火活动戒赌疗效100分,可还是急坏了县令宝宝……盛唐时期,赌博成风,
社会不管,爹娘拦挡不住,两村便规定,敲起锣鼓骂开社火,谁也不准参与赌博。两村骂起社火,忘乎所以,不分胜负,那年从正月开始,一直耍到麦子快成熟时,还停不下来,一村表示“麦稍黄”,一村表示“谷穗长”,都决心奉陪到底,骂到“最后一次”。这样严重影响了“豫、秦、晋”三省百姓的生产生活,湖城县令也的确为此事发愁,便立即给皇上写了一份奏折,皇上批御后,从长安送至湖城。湖城县令宣读了皇上的御批并把骂社火的规定镌在石碑上,立在河东桥头处,碑文曰:“兴骂不兴当场还,从正月十一日开始,十六日结束,东起西落,交替进行三次……。谁若违规,罚米三石。”此碑即“骂社火碑”,骂社火碑后来丢失。3骂社火俗成:骂架也有江湖规矩,约定俗成分四步……
(图为纸糊成的乌龟壳上写满被骂者的名字) 斗阵,即“以骂求骂”。想耍社火的村从正月初二晚上开始,由黑锣鼓、土炮、骂家组成,到对方村不断挑骂,“刺激对方同意出社火”。双方都同意出社火的话,按“东升西落”的规矩,如正月初十是东常村拜请,晚上西常村夜征来喊骂,次日西常村拜请,当晚东常村夜征来骂。如此往来三次,正月十六结束。拜请队,仿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相传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九战而不胜,西王母遣使者传黄帝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得此阵法,黄帝才得以战胜蚩尤。就是说东常村的“骂”,是西常村“拜请”来的,一般在下午的15时到16时。出杆队,也即芯子队,在拜请队回到本村后出发,按顺序带上社火杆芯子,在本村指定路线内进行表演,杆上小孩是主角,孩子们被固定在杆子上,根据《西厢记》、《白蛇传》、《西游记》等戏曲、典故,装扮成里面的人物形象造型。传说,这里的村民,以前会带着小孩去拜祭西王母,被西王母看到的小孩会平安喜乐,但是拜祭的人太多,大人须把孩子举起来才能如愿。 夜征,多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队伍仿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布置,队伍中还有一些骑毛驴的小丑,用纸糊的“鳖盖”、羊等怪物,“鳖盖”的身上写满了对方村的被骂对象。骂者就是两边提前推选出来的最会骂的人,俗称“社火头子”,坐在一辆推车上,反穿皮袄(表示自己是畜生野兽,不是人,说的不是人话,对方不能见怪……以后衣服不要随便反穿了……)张口就骂,骂人的词有的记在脑子里,有的写在纸上。有的社火头子,骂人骂了一辈子,嘴里都是顺口溜,其创作能力之敏捷快急,令人惊叹。4骂社火的传承:最后,随便感受一下……2007年,河南灵宝阳平镇东西常村的“骂社火”民俗,已经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积极申请国家文化遗产。骂社火是两村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综合村势的大检阅,它包括舞蹈、
戏剧、杂技、
音乐、文学等艺术形态。社火包含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五种类型。骂社火骂词是标准的灵宝方言、淳朴的豫西小调,说一句,敲一下小鼓,
幽默押韵,惹得大家笑声、掌声不断。骂贪官污吏,骂歪风邪气,骂不忠不孝,骂违法乱纪。在这里辱骂是一种敬重,进入到可以挨骂的行列,证明自己是那个小地方的“成功人士”和德高望重人士。骂词是经人专门编写,骂人的话花样百出,甚至不堪入耳,感兴趣可以奔赴现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几条正能量的,随便感受一下……“东常麻将桌子多,一天能坐十几桌,地里庄稼没人管,妇女打牌不洗碗。”“抬头往西看一眼,红文开个大药店,红文药是真真好,大病小病治不了……”据说,前几年西常村骂东常村‘生智村长当得好,就是村路修不了’,后来村里筹集资金,将水泥路修好了。骂社火的基本情况如上,未尽更多有意思的细节。来源:非遗中华
《灵宝骂社火:最奇葩民俗》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ingbao/36047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