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13 10:5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年,湖滨区紧紧围绕“美丽湖滨”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清洁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扎实推进“洁城行动”,克难攻坚,务实重干,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城区“门前三包”和“路长单位”责任制全面落实,“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断头路”打通、“三无小区”治理、示范小区和示范路段创建、城区立体绿化和雨污分流源头治理等重点工作有序进行;农村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建立“门前自包”和“村清扫收集、乡统一运输、日产日清”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秩序、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领导重视,确保工作“五到位”
全市开展“洁城行动”是打造省际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宜业宜居核心区的承载基础,是“美丽湖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区上下凝心聚力,全面推动“洁城行动”深入开展。
由于湖滨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而且确保了湖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五到位”。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到位。该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动员引导全区各级各部门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当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全市“洁城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美丽湖滨”建设目标,把治理范围延伸扩大到农村各个行政村、社区和背街小巷,在全区深入推进“洁城行动”,并多次分阶段召开会议,推动落实。在每年度的“洁城行动”推进会中,该区主要领导都要参加,各乡、街道、区直各部门一把手签署年度目标责任书,按步骤、分阶段层层递进,“洁城行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是成立组织,人员到位。2012年,该区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洁家园”行动。2014年,该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组长,三位副区长和一名政府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并在全区范围内抽调13名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了区城乡环境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检查考评、应急处理等日常工作;指导和督促各乡(街道)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市容环卫所,抽调3至5名人员专门抓环境卫生工作,筹备组建市容环卫队伍;将116条背街小巷、区管道路纳入规范化管理,招聘74名环卫工人组建专业队伍,统一采购服装、环卫车辆及清扫保洁工具,并开展上岗培训,进行日常清扫保洁;续聘95名公益岗位人员作为卫生协管员,监督落实“门前三包”工作,对不认真履行清扫保洁任务的商户及个人进行宣传、教育、劝阻和上报。2015年5月,该区正式成立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和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抽调各单位精兵强将的基础上,充实了13名复转军人到执法队伍中;同年8月,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区120余名执法队员进行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业务培训、军训及封闭式拓展训练;成立峡东环卫所,招聘环卫工人20名,在银昌路和白银路开展机械化作业;各村按5‰的比例配备环卫工人,组建由370余名环卫工人构成的乡村环卫队伍。2016年,为深化“洁城行动”,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考核,该区区委、区政府再次调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委办公室主任、一名副区长和一名政府党组成员组成专项领导机构,更加强有力地推进工作有效开展。
三是拨付专款,经费到位。该区财政每年都列出专项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从2012年的5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000万元,保证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给予奖励;要求各乡(街道)根据工作实际列出专项预算,保障环境治理经费。
四是完善机制,措施到位。该区陆续出台《湖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5年湖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乡、街道、园区(景区)年度目标考核管理细则》《湖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路长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湖滨区“洁城行动”工作方案》《湖滨区“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实施方案》《湖滨区关于实施城乡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湖滨区街巷责任路段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以及《2016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等文件,强化工作责任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舆论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路长单位责任制,在全区范围内的背街小巷、城乡公路实行路长单位责任制,悬挂路长单位责任牌,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检查、督促和整治,每个月开展不少于两个半天的上路工作,重要节会期间上路执勤。
五是明确责任,落实到位。首先,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度的“洁城行动”工作推进会上,该区各单位一把手签订年度环境卫生目标责任书,并启动相应的问责机制。该区特别强调,各乡、街道党委书记必须要拿出时间,集中精力,沉下心来,深入一线,真管真问。其次,细化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和任务。通过细致的丈量,该区明确划分各乡、街道责任区域,116条背街小巷也分别划入城区四个街道,并与路段相对应配备74名环卫工人,登表造册,对表交账。再次,推进网格化管理。该区实施“七进网格”制度,将社区(村组)干部、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协管员(片区有影响力的居民或老党员)、“门前三包”管理员、路长单位等统一纳入网格,实施分块管理。七类人员按任务轻重、工作量大小确定进入网格的人员数量,造图上墙,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同时,该区着力构建区、乡(街道办)、社区(村组)、单元格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按格履责,分块管理,努力实现全区市容环境“全覆盖,无缝隙”工作目标,并发动网格老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监督巡查队,督促落实“门前三包”,有力推进治理工作。
突出重点,打响洁城攻坚战
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该区坚持做到“严”字当头、“实”字打底、“干”字为先,努力实现环境治理效果“五个一样”(大街和小巷一个样、平时和检查一个样、晚上和白天一个样、下雨和晴天一个样、乡村和城市一个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洁城行动”推向前进。
一是突出治脏,以舍身忘我的勇气推动工作。
该区把治脏作为治理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动员和组织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人人动手,苦干实干,努力做到道路清扫机械化、人工保洁快速化、收集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创新机制长效化。
专业化环卫队伍是治脏的基础。全区每年对新聘环卫清扫保洁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城市容貌标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为重点,对城区公共设施,垃圾收集、运输,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要求,人工清扫保洁标准及环卫工作奖罚制度和安全问题等进行了重点讲解,让清扫、保洁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为加强清扫保洁工作、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全面做好清扫保洁工作、实现环卫工作长效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机械化作业是治脏的有力保障。根据财政预算,该区每年都会根据需要配置一批机械化环卫设备。2015年10月购买40辆电动垃圾清运车、1辆装载机、1辆垃圾自卸车、1台道路多功能高压清洗车。2016年5月,为开展非法小广告专项治理工作,购置5辆小型多功能高压清洗车,分发给涧河街道、湖滨街道、前进街道、车站街道和崖底街道,用于城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中村小广告清理、路面清洗、降尘除尘。同年7月,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要求购买东风小多利卡洒水抑尘车2辆,用于拆迁工地抑尘除尘。
集中整治行动和专项整治行动是治脏的必要补充。该区每年都会开展“灭四害”专项治理活动、“非法小广告”专项治理活动、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活动、雨污分流专项治理活动以及背街小巷、居民楼院环境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坚持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等;依托每次整治行动平台,采取日汇报进度、周例会总结的方式,并启动问责机制,发扬“钉钉子”精神,解决问题,攻克难点,圆满完成每次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是治脏的必要措施。该区加强对餐馆、商店、理发店、网吧、旅馆等公共场所的治理,明确责任主体,划定“门前三包”责任区,帮助沿街单位、门店商户算清责任账、形象账、效益账,引导其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主动地参与这项工作;明确分包内容,门前卫生、秩序、美化方面要切实做到无占道经营、无杂物堆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扔乱倒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明确工作重点,建立市容卫生监督员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在进行耐心细致说服教育的同时对有意抵制、拒不服从的,及时反映上报,并根据《暂行办法》予以惩罚。
加强对农村的环境治理是治脏工作的扩展。该区要求村组认真落实“门前自包”制度,充分发动和组织村民全面清理村道及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排水沟中的垃圾杂草等,做到道路畅通、院落整洁、村容净化;统一规划垃圾堆放点或设置垃圾收容器,推行垃圾定点投放、村组统一收集、乡(街道)统一运输处理制度;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持久开展“除四害”活动,强化病媒生物防制,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是突出治乱,以攻城拔寨的斗志推动工作。
首先,加强对私搭乱建现象的治理。该区大力推进“清障行动”“集中整治非法用地和私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活动,以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对违法建筑、道路红线以内的建筑、乱搭乱建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治理。其次,该区加强对集贸市场、摊外夜市的治理。大力推进“严禁店外经营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店外经营,做到划行归市、流商归摊、坐商归店。自建农贸市场要提升标准,强化管理,规范经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沿街商户、门店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根本遏制,市区夜市露天烧烤摊点被全面取缔,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好评。再次,加强对背街小巷的管理,督促落实路长单位责任制。该区大力推进“清癣行动”,规范沿街门店牌匾设置,严禁乱涂乱画、乱刷乱挂等现象,坚持拆除违法、污损广告牌匾及沿街建筑上的各类影响城市形象的非法附着物,从严查处办证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泛滥的问题,还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视觉环境。同时,该区加强对村庄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管理。推进农村危窑危房改造,杜绝乱建乱占现象,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统一和谐的农村庄院建设新格局。
三是突出治差,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推动工作。
首先,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该区积极配合市住建、环保等部门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减少施工扬尘污染;规范工业固体废弃物、医疗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加大对城区各类气、水、固体等废弃物及噪声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其次,加强对城市绿地建设的监管。该区以绿化带、道路两侧、休闲广场和居民小区为重点,督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拆墙透绿、破硬还绿和见缝插绿步伐,不断拓宽绿化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再次,加强对城区街道和广场路灯、广告灯箱等亮化设施的全面监督检查。该区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修复和更换陈旧、破损灯箱灯具,让城区夜景更加亮丽。同时,该区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紧扣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对农村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等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推广示范,大力推广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2013年和2014年,该区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5400余个,使全区旱厕无害化率达到75%。另外,该区还扎实开展“绿色家园”和“明亮村道”活动,动员农民群众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努力打造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风光,建成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打造出了“田园马坡”“康养唐洼”“唐洼古柏康养”等乡村旅游品牌。
四是突出监管,以驰而不息的精神推动工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的特点,为了巩固成果、提升效果,该区强化制度监管,出台《环卫工人上岗作业制度》《专项整治日汇报、周例会制度》等系列制度、条例,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强化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执行制度成效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强化周巡查、月考评监管,坚持巡察制度,扩大巡察覆盖面,每周不间断巡察,发现问题直接在“扮靓美丽湖滨”微信群和“湖滨环卫”微信公众平台曝光,重大督查事项发专报通报全区;坚持月考评、年终排名制度,每月通过明查暗访、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分别挂红旗、黄旗、黑旗,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年终按照目标考核方案进行排名奖励。
五是突出宣传,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该区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坚持正面宣传,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微信等平台,加强对“洁城行动”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理性、积极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知晓、理解、支持和参与,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同时,该区充分发挥媒体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利用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将全区各部门领导,乡(街道)主要负责人,市、区两级路长单位负责人,网管员以及环卫工人等纳入不同新媒体工作群里,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办公,极大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立行立改见成效,并分享整治成果,交流工作经验,弘扬传递“建设美丽湖滨”正能量,在全区形成一股“比工作、比奉献、争一流”的新风尚。另外,该区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洁城行动”主题宣传教育实施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刷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环卫知识有奖竞答、“洁城行动”标语征询、“河南省环卫工人节”和环卫工人摄影展、巡回宣传车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建立完善市民行为规范,引导约束市民行为,开设便民沟通渠道,通过举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论坛、设立湖滨区市容环卫微信公众号等,征集交流话题,搭建城管、环卫与群众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社区、广场、基层活动室等教育阵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亲民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营造人人关心环境、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平经疏脉”,背街小巷保整洁
湖滨区共有背街小巷116条,多数路段设计标准落后、配套设施不全,加上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给沿街单位和市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2015年10月初,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正式启动背街小巷道路改造项目,计划改造工程84条,计划总投资4000余万元,总长13088.3米,面积83153.9平方米。全区统一部署、统一标准,背街小巷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由道路所在街道办事处统筹设计改造,与“洁城行动”、雨污分流源头治理工作相结合,力争以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路况复杂的实际情况,湖滨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负责人深入工程现场,研究方案,制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在广大市民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协调任务重、资金筹措难、技术要求高、作业环境差四大难题,保障了工程如期顺利推进,确保这一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按时、优质、高效完成。经过不懈努力,该区第一期42个背街小巷道路改造项目于2015年年底全部完工,二、三期改造项目2016年10月中旬全部完工,大大缩小了主次干道和新旧小区之间的道路硬件差距,整体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在实现改造后道路“路面平整,下水畅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该区按照“以克论净”管理标准,逐步提升街道特色风貌,通过粉刷墙面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等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形象,美化墙体,打造湖滨品牌特色示范路段,并在每条路上悬挂路长单位、环卫工人责任牌,取缔明显垃圾池,摆放垃圾桶,明确管理责任,确保路面干净整洁。
居民自治,“三无小区”换新颜
长期以来,因为开放式的楼院无人看护,楼院脏、乱、差现象和盗窃案件时常发生,有条件的居民都搬走了,留下的居民议论纷纷,由此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常年无人管理的“三无小区”如何治理?破旧不堪的老小区被物业“抛盘”怎么办?
为此,湖滨区城区各街道围绕“社区工作日”,居委会干部、楼院长、社区党员多次深入辖区群众中倾听各种意见,同时召开座谈会,总结提炼,将基层工作这个“万花筒”里的纷杂“碎片”进行梳理,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整治入手,逐步探索出以“社区主导,党员带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特色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以车站街道为例,该街道先行对7个开放式老旧小区试行居民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建立起“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道单元小组”的“阶梯式自治”社区自治管理新模式,组建自治管理小组、居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小组成员大部分由社区老党员、老居干、居民小组长等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人担任。在制定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办法时,凡是涉及社区公共事项,或关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充分发挥各个小区基层党组织、党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的作用,加强对小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和监督,要求对所有收费和收支情况建立台账,张榜公示,做到透明公开。在居民自治小组的带领下,小区居民广泛参与小区管理,为自治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管”已成为小区自治的常态。
借此契机,车站街道的建北社区针织厂小区,7栋楼561位居民成立了业主组织机构,每户居民每月缴纳15元,有车的居民缴纳30元,居民缴纳的2万余元管理费用于安装摄像头8个、路灯14盏、不锈钢大门1套,小区每天24小时3人轮岗值班,环境卫生管理步入正规化。针织厂“三无小区”的有效治理,带动了周边小区,形成了良性循环,赢得居民的称赞。
“三无小区”专项治理工作是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天鹅之城”整体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美丽湖滨”的重要举措,是真正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湖滨区在城区街道积极推进无人管理小区的物业化或楼院居民自治,通过召开“三无小区”居民自治流动现场会等方式,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一大批“三无小区”已经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已有73个小区实现居民自治管理,开创了老旧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达到了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目的,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省、市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
志愿服务,共为洁城奏凯歌
2015年10月,经湖滨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展“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每个活动日,三门峡市区各条道路、背街小巷和居民区内都活跃着近3000名志愿者的身影,以实际行动助力“洁城行动”,辐射带动全民参与“美丽湖滨”建设。志愿者们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在行动”已成为湖滨区“洁城行动”的亮丽名片。
“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调动了市、区两级路长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突出“志愿服务献真情,挥洒汗水换清洁”主题,倡导“美丽湖滨,你我同行”,各乡(街道)、工业园区以及142家市、区两级路长单位积极参与,科学部署、有序实施、和谐推进,掀起了“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一个又一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与人数达4万人次,清运垃圾2000余车6500余立方米,清理乱贴乱画6000余处、乱扯乱挂3000余处,规范店外经营、流动摊贩500余家,清理道路两侧柴草、建筑材料1500余处,清理排水渠150余条,260余条(段)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乡村路段旧貌换新颜,56个“三无小区”、居民楼(院)得到规范整治,教育影响群众数万人。
为确保活动长效优质开展,该区实行月通报制、现场督查制。每月编发“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督查专报,批评后进、表扬先进,并将工作成效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优质的环境来源于精细化的管理,《路长单位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被运用到活动的全过程,在每月活动开展前把任务分配、责任单位、活动目标等情况上报区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每次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期间,各单位运用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公益广告、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环卫知识,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环卫工人及其劳动成果,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洁城行动·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纽带,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力推手,在市、区各级路长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打造出了品牌效应,在市民群众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普及了文明卫生知识,增强了市民人人参与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每次参与活动的路长单位中都会有主要领导带队,扑下身子劳动,很好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正能量、激发了干劲,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优美亮丽的人居环境,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市民对“洁城行动”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社会文明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湖滨辖区居民的行为准则。
倾情工作,尽心竭力为百姓
该区牢固树立以百姓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始终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期待作为工作目标,真心实意解民忧、尽心竭力促民生,把惠泽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办妥,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入户摸底,建立台账。该区在每项工作开展之前,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登记造册,逐一备案,了解群众需求,做好政策宣传、预案宣传,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争取群众配合和支持,努力达到全民共建。车站街道迎宾社区党支部书记袁龙梅和工作人员刚开始入户排查时,居民群众不理解,害怕会对自己进行处罚,不让工作人员入户登记,袁龙梅就利用下班时间三番五次到居民家中做工作,并将有关政策进行讲解,居民们被工作人员的这种执着精神所感动,不仅积极配合,还发动其他居民一起主动到社区登记。另外,专业领域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专业部门参与。比如背街小巷改造工程邀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改造路段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各路段雨水、污水管道的流向、铺设时间,掌握一手资料和信息,以便于科学施工。
二是着眼细节,便民服务。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在集中治理行动中,工作人员积极与群众沟通交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群众理解支持。例如对市区永安南路的广告牌、玉米地、菜地进行清理后,协调交通部门硬化了道路,规划了停车位,设立了车辆禁停标志牌,配备保洁员,把该路段打造为“门前三包”和“以克论净”示范路段,受到群众好评。家住车站街道湾道社区移民院的孙奶奶家,院墙被附近居民挖了个口,污水排到她家院内,垃圾也越墙而过,在后院堆成了小山。经了解,与孙奶奶家一墙之隔的棚户区因下水道年久失修,生活用水排放不畅,部分居民懒得把水倒进排水口,索性在墙上挖个口,往一墙之隔的孙奶奶家倒。事情发生后,年过八旬的孙奶奶自己动手用泥把开口堵上,没多久,附近居民又把墙扒开,继续排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召集所有党员干部以及社区党员志愿者20余人,前往孙奶奶家开展志愿活动。他们先是挨家挨户劝导棚户区居民不要随意排放污水、乱扔垃圾,然后借来架子车、水泵,自制了垃圾筐,买来了水泥与红砖,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老人家的后院清理得干干净净。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自内心地说:“还是共产党好,最知百姓疾苦,最能为百姓解忧。”该区实行人性化、精细化管理,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针对贺站路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多次征求商户意见建议,联合崖底街道及司法等部门现场办公,在该路段增设了便民市场,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缓解了交通拥堵。在八一路违章建筑拆除行动中,工作人员多次到违建户家中了解情况,得知环卫工人刘建峡在德馨苑有廉租房,而清扫路段在八一路,因妻子有病,来回奔波不方便的实际情况后,街道领导积极与市、区环卫部门协调,将刘建峡的清扫路段调整到涧河街道辖区;了解到违建户刘麦绸家庭困难,无钱租房且符合廉租房申报条件的实际情况后,工作人员协调前进街道按照有关程序,为其申请办理了廉租房,解决了其居住问题。
群众赞誉,激励湖滨谱新篇
只要真真正正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贴心事,群众就会永远记住党和政府的好,认可工作成绩,并会积极配合、参与,推动工作的开展。当一面面锦旗送到面前、当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当一句句赞扬汇入耳中时,工作人员便感觉到曾经受过的苦、做过的难以及心中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工作的意义此时得以体现,干群关系也变得融洽,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也得到了升华。
去年11月26日上午,辖区居民代表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送上了一面写有“修路造福暖人民,背街小巷换新颜”的锦旗,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街道居民、老党员李师傅送锦旗时发自内心地感慨:“宽广路面亮堂堂,居民心中暖洋洋。”他在车站街道辖区居住了50多年,见证了车站街道的时代变迁,这次是唯一一次大规模的改造背街小巷工程,居民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成绩当起点,荣誉做动力。湖滨区上上下下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打造“洁城行动”新品牌,谱写城乡治理新篇章。
《谱写“美丽湖滨”新篇章 ——湖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jinri/64231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