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陕州区新闻 >

陕州区11块抗日战士墓碑的背后

[摘要]这些不是墓碑而是曾经守卫一方的抗战英雄 市民呼吁:在“伤病坟”原址建立陵园,重竖墓碑,以慰先烈 时报记者 郑帅 文/图 日前,记者获悉,我市陕州区张茅乡西崖村六组村民刘书勤,在自家门口土坡上挖出了11块抗日战争时期战士的墓碑,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地记录...

这些不是墓碑而是曾经守卫一方的抗战英雄
  市民呼吁:在“伤病坟”原址建立陵园,重竖墓碑,以慰先烈
  时报记者 郑帅 文/图
  日前,记者获悉,我市陕州区张茅乡西崖村六组村民刘书勤,在自家门口土坡上挖出了11块抗日战争时期战士的墓碑,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地记录了已故抗日战士的姓名、部队番号及去世时间。

 墓碑被刘书勤保存在院中
  墓碑记载牺牲战士最小15岁
  1月23日,记者在村民刘书勤家中,看到了这11块战士墓碑。这些墓碑长约100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15厘米,墓碑上的泥土已被刘书勤清理干净,大多数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辨:杨焕成,陕西商县人;王海清,甘肃固始人;王忠锡,甘肃静宁人;薛纪生,陕西大荔人;赵学礼,河南新蔡人;钱凤文,陕西安康人;方牛,河南正阳人;权景龙,陕西蒲城人……碑文中明确记载了11位战士所属的陆军部队番号,其中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只有15岁,多于民国30年,即1941年病故于“六一兵站医院”。
  “伤兵坟”共安葬战士200余人
  刘书勤告诉记者,这些石碑是他去年12月份,在自己家门前土坡上挖下水道时发现的。为揭开石碑的历史,刘书勤带着记者来到邻村83岁的村民董银刚家中。董银刚告诉记者,刘书勤家门前的土地又叫“伤兵坟”,1940年左右,张茅乡附近建有一座兵站医院,名为“六一兵站医院”。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大批负伤士兵从山西战场下来,经会兴茅津渡被运至该医院进行治疗,许多士兵因伤势严重相继去世。当时一位名叫张少千(音)的当地村民捐出两亩地安葬他们,并为去世的战士们立了墓碑。“当时我只有十几岁,隐约记得‘伤兵坟’上立有四五排墓碑,有200多座战士墓。”董银刚说。

  “伤兵坟”的原址现在已变为麦田
  仍有百余座墓碑下落不明
  刘书勤指着家门前不远处的麦田说:“前面就是董银刚老人所提及的‘伤兵坟’。”据刘书勤回忆,1958年,当地村民在开垦荒地时,将“伤兵坟”平整后用于耕种,墓碑亦被丢弃。“父亲在世时,曾经给我提过关于墓碑的事情。现在想想,门口的这11块墓碑或许是开荒平地时,父亲捡了埋在自己家门口的。”刘书勤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一所学校拆迁,在教室的地基下面他还看到埋着一些战士墓碑。学校拆除后,这部分墓碑被当做建筑垃圾连同废砖一起丢掉了。“‘伤兵坟’的位置下方肯定还有不少未挖掘出的石碑,村民前两年在犁地时,经常能发现骨骸。”刘书勤说。
  原兵站医院遗址现已成居民区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我军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份溃散,死伤惨重。
  而关于张茅乡境内的“六一兵站医院”,记者未能查到相关资料,只在当地70多岁的退休教师陈宝禹口中得知,他的窑洞曾经被占用,当作受伤士兵的休养所。而问及兵站医院的具体位置,陈宝禹说,由于年份太久,原兵站医院的房屋早已坍塌,原址已成了居民区,找不到任何兵站的痕迹。

  拭去泥土,墓碑上文字清晰可辨
  在退休教师陈宝禹的帮助下,记者整理出了11块碑文内容
  1.王海清,二十二岁,甘肃固始人,陆军一六五师工兵营一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二九日病故;
  2.方牛,三十八岁,河南正阳人,陆军二十四师七十团二营机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月十七日病故;
  3. 任吉贵,三十岁,湖南茶陵人,陆军二十四师七一团八连一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月二十三日病故;
  4.钱凤文,十五岁,陕西安康人,陆军八三师辎重营二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月十九日病故;
  5.王忠锡,十九岁,甘肃静宁人,陆军八十军补团八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月十八日病故;
  6.杨焕成,二十一岁,陕西商县人,陆军一七七师一零五七团五连二等兵,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十月二十六日病故;
  7.赵学礼,三十五岁,河南新蔡人,陆军二四师七二三营三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四月三日病故;
  8.金有,(残碑);
  9.薛纪生,二十岁,陕西大荔人,陆军一七七师一零三九二连一等兵,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十月二十六日病故;
  10.陈陶山,三十一岁,陕西安康人,陆军八三师补团四连一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二十一日病故;
  11.权景龙,二十三岁,陕西蒲城人,陆军十七师九团一连二等兵,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三十日病故。
  希望建成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采访中刘书勤说,在农村的传统观念里,“墓碑”是比较忌讳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将墓碑放在自己家里,但在他看来,这些不是墓碑,而是一名名抗战英雄。他要保护好这些墓碑,为这些曾经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留下在世界上的最后一点东西。他也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重视起来,在原“伤兵坟”的原址上建立陵园,重新竖起这些墓碑,让世人记住这些英雄们,同时帮助这些战士的后代寻找亲人的魂归之处。

《陕州区11块抗日战士墓碑的背后》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shanxian/37155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