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
陕县举行撤县设区挂牌仪式。这标志着陕县告别“县” 的历史,进入“区”的时代。
三门峡市将由之前仅辖
湖滨区的“单区市”历史,变为下辖湖滨区和陕州区的“一市两区”新格局。
□东方今报记者 李亚林 通讯员 薛爱军 通讯员 王建栋
【撤县设区】
三门峡市区面积扩大8倍
人口由30万增加到65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陕州区揭牌仪式,标志着陕州区正式成立,迈开了历史新步伐。”昨日的陕州区揭牌仪式上,三门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安伟表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对三门峡市区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将成为三门峡市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新设立的陕州区共辖4个镇 、9个乡 、256个行政村,总人口34.43万人。区划调整后,三门峡市区由219平方公里增大到1840平方公里,人口由30万增加到65万。
安伟认为,这将极大地拓展三门峡市城市发展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化布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三门峡城市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新设立的三门峡市陕州区,以原陕县的行政区域为陕州区的行政区域,陕州区政府驻大营镇陕州大道18号。同时,上述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严格按照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加“三公”经费。
【历史沿革】历代以来陕县曾多次“撤县” 陕县历史悠久,历代以来曾多次“撤县”。
“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历史上著名的“夏商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而秦惠公十年在此置县,距今已有2400多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升直隶州。1913年废州置县。1928年,属
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1932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河南省陕州专区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1952年,陕州专区撤销,并入
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1959年底,陕县并入三门峡市。1961年恢复陕县建制,县委、县政府机关驻三门峡市区,隶属洛阳专区。1986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1994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县西大营镇温塘村办公。
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得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紫气东来、周公分陕、关云长收周仓……
如今,这里有千年古刹空相寺,千年古虢都城上阳,千年古渡茅津渡,千年古城陕州城,更有众多文人墨客为此书写的千古传唱。
【改区影响】 三门峡告别“小城市” 据了解,在陕州复称陕县60多年后,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撤销陕县,设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县再次恢复“陕州”称谓。从“县”到“区”变身之后,新设立的陕州区该如何定位?将怎样谋划今后的发展?
三门峡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安伟坦言,陕州区要尽快进入“区”的角色,牢固树立“城区一盘棋”思想,在谋划和推动工作时自觉站位全局,主动融入全局。
“要注重融入对接,陕州区要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统筹安排好区划调整和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对接。要注重抢抓机遇,陕州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准确把握,积极作为,努力发展取得新成就。”安伟说,陕州区广大干部要以这次区划调整为契机、为动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多研究、多着力,以素质能力的新提升,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门峡陕州区委负责人高永瑞称,撤县设区后,将珍惜来之不易的难得机遇,统一认识,把换思想、找定位、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扣同城发展、融合发展的形势变化。紧盯城市提升、城市带动、以城带乡、产城融合的工作重点围绕三门峡休闲
文化城市发展大局,把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发挥好。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洛阳经济
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认为,设立陕州区后,将使三门峡市城区产业实现融合、互补和协调发展,三门峡一、二、三产业的匹配度也将有更好的规划,从而使三门峡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使三门峡社会经济更好发展。
此外,任何一个地区都需要一个经济辐射中心,从这一角度上而言,以不同的圆心、不同的辐射半径,形成经济发展的聚集地,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形成循环利用,将使周边的经济产业结构更加协调。
同时,在席升阳看来,撤县设区后的城市化发展,可以使“小城市”向“功能城市”扩容,全省的经济增长极、经济中心分布更加合理,也将使全省由于地理原因形成的资源分布不均匀,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化、落差过大的弊端得以消除。
《陕县撤县改区变身陕州区 三门峡市区面积扩大8倍》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shanxian/35215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