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6 17:2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编者按:特色商业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平台和突破点,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对于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特色商业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到位,到了我们加快实施、强力推进的关键阶段。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对特色商业区建设的意义作用、启动谋划、初步成效进行集中反映,以期统一思想、提升共识,强力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
城市繁育着商业,商业繁荣着城市。
2012年,全省特色商业区建设拉开帷幕。一年前,我市全面启动特色商业区建设。
为什么要建特色商业区?先看看工业,当前全省各县市180个产业集聚区,争先恐后上项目、建企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体现出了活力、后劲。第三产业建特色商业区,目的就是和工业集聚区一样,形成服务业的集群。
特色商业区专业的定义是: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现代商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的服务集聚区。
上海一条南京路、一个城隍庙,不仅是当地特色商业区,而且是外来旅游目的地。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自然不必多说,成为大城市旅游与商业紧密结合的典范。省内郑州、开封、洛阳等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心商业区,颇具特色,个性鲜明。
早在2012年,三门峡提出在南站附近建设中心商务区,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和肯定,后来在全省推广,地市一级建设中心商务区,县级建设特色商业区,以此作为服务业的集聚区,作为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个省辖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培育1个业态先进、个性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拉动作用突出的特色商业区。到2020年,各市、县特色商业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协调的特色商业区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城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一个决策的出台有它现实的强烈需要。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和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做好这项工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对于我市工作特别提到,“灵宝要当好三门峡深入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排头兵”,而大商贸是其中之一。
去年以来,黄金企业受国际金价下跌影响,经济形势严峻,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放缓,迫切需要培育特色商业区这一新的增长点,作为我市打造“三门峡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黄河金三角地区明星城市、中原经济区开放前沿、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市”四大战略定位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今年3月31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经济区域,我市处于黄河金三角的前沿,又是灵(宝)、永(济)、芮(城)、潼(关)一体化的主战场。不仅工业领域,而且建设大商业圈,也为我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我市黄金、果品及特色农产品升级,需要现代化、专业的商贸服务平台来实现,通过特色商业区专业市场的建设,推动商业、产业、物流等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黄金和果品等产业发展水平。
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同样需要一个较高层次的商业中心,集聚商业综合体、专卖店、百货店等先进业态,提供现代化、高质量的商业服务,满足群众一站式购物的需求。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丰富的旅游资源,百万人次的旅游接待量,也迫切需要专业的接待及旅游关联商业与之配套。
最终,通过特色商业区建设,我市要形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特色商贸城”,充分体现灵宝“苹果之乡”,中国“黄金之城”的名号,拉动三产,叫响中原。
登西塬望城市,曾经略显老态的老区,再次走入舞台的中心。重整旗鼓的特色商业区已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市特色商业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一--打造商业集聚新高地》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ingbao/8836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