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栽植的苹果园里,果树树冠大、能长到四五米高;而新栽培技术种出的苹果树个个都是“小矮子”,一般长到2米高,而且株株拄着 “拐杖”。”9月22日,记者在五亩乡盘龙村百亩矮砧苹果示范基地边听介绍边参观,与老果园里果树枝条“肩并肩手拉手”、透光差、通风难相比,这片新果园的两排果树之间相当宽敞,有一条近2米宽的过道,能跑小型三轮车。
今年春季,五亩乡盘龙村路边冒出了这一片“与众不同”的果园:面积110亩,株株“身”依支架,横成行、竖成排,整齐有序。“这就是我乡的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示范基地,今后将把这项栽培技术列为苹果主推技术。”五亩乡农业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据了解,采用新栽培模式的果园产出的苹果优质果率可达90%以上,这项技术推广后能产出更多“模样”俊俏的苹果。
五亩乡盘龙现代矮砧栽植示范基地由河滩地改造而成,原来的土地土层仅20公分厚,漏水漏肥无法耕种,盘龙村的李丛辉从4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而来,
投资60万元,用了将近一年时间,租用推动机、装载车等,运送4000多车7万方土,移土造地,成为沃土良田。李丛辉去年多次赴陕西乾阳海升基地、大王金岭生态园参观考察,今年投资130万元,购苗栽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埋设2000根水泥立杆,用去4吨钢丝。
李丛辉介绍,果园主栽3个品种,一是全进口荷兰K酷8富士,二是全进口M9T337自根砧苗木,三是国产LS中秋王。3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30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10000万以上。果园利用苹果矮化砧木的矮化性控制树冠大小,减少树体消耗,提早树体结果,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通风透光,苹果品质好等优点,便于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与传统乔化苹果相比,这些“矮子”果树矮化能力强,节地60%,节水60%,节肥7%,省人工90%,早结果3至4年,多结果2至4倍。授粉品种配置中秋王,全园运用地面铺设黑地膜、架设滴灌,果园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采取立架扶杆高纺锤型整枝。果园里还要种上三叶草、黑麦草等,改良土壤。
《盘龙村的“矮个子”果园》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ingbao/253084.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