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1 10:3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裴如意在陕州地坑院景区见到穿山灶时,饶有兴趣地揭起锅盖。
带着无尽的依恋,经过5天的紧张行程后,10月15日上午,83岁的瑞典老太太裴如意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深爱着的三门峡。回顾几天来的经历,这片故土上的一叶一草、一砖一瓦都令她热泪盈眶。
今年1月13日,本报以《“有生之年 想回故土看看”》为题,报道了渑池女孩纪晖在瑞典留学时,意外结识了当地的老太太裴如意,纪晖带去的一些有关仰韶文化的资料和老照片,更是揭开了老人与渑池的一段传奇经历。裴如意的父亲于1908年到渑池当牧师,她1933年出生在渑池,12岁离开中国。几十年来,她经常思念渑池这片故土,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到这里看看,但由于家境不好,一直未能如愿。近日,在河南蓝天茶业有限公司的资助下,在三门峡市外侨办等部门的协调下,老太太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土渑池。
10月10日上午10时许,裴如意和女儿Lisa、渑池女孩纪晖一行抵达渑池。虽已是满头白发,但腰杆笔直、精神矍铄、满脸微笑的裴如意显得格外和蔼可亲。再次回到阔别71年、日夜思念的故土,老太太顾不上舟车劳顿,稍作休息,便急切地开始了这次期盼已久的特殊旅程。
在渑池,裴如意时不时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10月11日上午,在渑池县陈村乡宋村,裴如意见到了她母亲当年的好朋友——93岁的卞爱玲。在卞爱玲家里放着很多柿子,裴如意看着柿子回忆说:“我小时候还上树摘柿子吃。”随后,她拿起一个掰开,高兴地吃了起来。为了让裴如意回忆起儿时的生活,卞爱玲让女儿做了红薯玉米糁汤、烙馍、汤面条,面对这些熟悉的食物,裴如意拿起筷子,非常轻巧地夹着吃了起来,满脸幸福。当喝到红薯玉米糁汤时,她流出眼泪,激动地说:“还是那个味道,我一直怀念家乡这些可口的饭菜,现在终于吃到了。”裴如意还告诉记者,虽然离开中国几十年了,但是她在瑞典还经常做面条、用筷子,平时还教孩子怎么用筷子,因此她和女儿Lisa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
当日下午,裴如意来到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看到博物馆的墙上挂着父母当年在渑池工作的照片时,她久久凝望,泪水悄悄地湿润了眼角。随后,她捐赠了父亲在三门峡期间的书信和所拍摄的照片等资料。据了解,书信中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和他父亲以及仰韶文化发现人安特生之间的交际,十分珍贵。在参观仰韶彩陶坊时,工作人员专门为她定制了她喜爱的黑釉中国梅瓶和粗瓷兔毫碗。裴如意特意在仰韶村捧了几把黄土,装在里面,并小心翼翼地用红布蒙上。“我要把这些家乡黄土带回瑞典珍藏。”裴如意紧紧地抱着瓶子,开心得像个孩子。
裴如意当年在来到渑池之前,曾和父母在陕州区菜园乡呆过几年,并在那里上过小学。10月13日上午,她来到菜园乡南湾村,迫不及待地走到当年住过的窑洞前。当她看到100年前父亲用过的大箱子还在时,她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非常感谢你们把这个箱子保留了下来。”老太太一边激动不已地说她小时候经常在这个箱子边玩,一边摸着大箱子认真地端详。在这里,裴如意还见到了生活在这里的4位小学同学中的3位,老人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并留影纪念。当日下午,她还到陕州地坑院景区参观,重温儿时在陕州生活的记忆。织布机、磨盘、穿山灶、花轿……每看到一种老物品,裴如意都能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并饶有兴趣地聆听介绍。“虽然小时候我也住过窑洞,但这里把窑洞建在地下,真是太神奇了!”裴如意对地坑院的奇特民俗赞不绝口。
因渑池籍留学生纪晖而再次结缘三门峡,所以老太太裴如意非常关心三门峡教育的发展情况。此次她返回故土,非常渴望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渑池一高和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她向孩子们讲述和三门峡这段特殊的情缘,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裴如意的父母当年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救济灾民,裴如意此行也不忘来到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看望这里的孤儿,表达她内心深深的爱。
“非常感谢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帮助,让我能够再回来看看。”结束了全部旅程后,临行前,裴如意不断表达着感激之情,并祝愿家乡人民越来越好。
截至昨日下午发稿前,记者获悉,已经离开三门峡抵达运城的裴如意,在得知那位未能见面的菜园乡小学同学因故住院的消息后,专程又返回三门峡探望,浓浓情意令人动容!
《71年后再回故土泪满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jinri/56942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