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今日三门峡 >

让黄河号子永久唱响

[摘要]张君厚时常翻看自己获得的一些证书 “喂号、喂号、喂喂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是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007年被河南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笔宝贵的财富正逐渐消逝,为此,我市文化部门和文化界人士不断努...

  张君厚时常翻看自己获得的一些证书
  “喂号、喂号、喂喂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是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007年被河南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笔宝贵的财富正逐渐消逝,为此,我市文化部门和文化界人士不断努力,试图拯救和保护它。近期,受湖滨区文化旅游局委托,三门峡市三人形象策划公司总经理李鸿雁和他的团队勇担重任,笔耕不辍,试图用歌曲、舞台剧等形式进行创新——
  电脑里播放着录好的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曲子,几名主创人员听得分外入神,伴随着节奏的起起落落,他们边听边讨论。当感觉到哪个音符的“味道”不对时,便会停下来反复试听并进行标注,准备再次修改……
  这是12月4日上午,记者在三门峡三人形象策划公司看到的一幕。据了解,从10月初至今的两个月来,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李鸿雁和他的团队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拯救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工作中。
  启动保护工作
  黄河船工号子属于民间歌谣,是船工们在长期的劳动中抒发喜乐忧怨等情感的一种形式,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功效。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诞生于行船非常困难的三门天险,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于世。
  2007年,黄河船工号子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遗名录后,我市也将黄河号子的保护工作提上了日程。今年秋季,湖滨区文化旅游局积极争取到了省级非遗保护资金,决定启动黄河号子传承保护工作,并选择承办过我市多项大型文化活动的市三人形象策划公司一起承担这项重任。
  “黄河号子是在三门峡这块土地上发出的声音,代表了黄河的声音,所以,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意义深远……”52岁的李鸿雁说起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格外有感情,因此,尽管他心里非常明白这项工作难度之大,还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并且对做好这项工作充满信心。
  李鸿雁告诉记者,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从歌词到曲调都敦厚质朴、雄劲开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具感染力和震撼性,对于这样一种深深烙上“陕州标签”的民间音乐,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就会断代绝迹,会对我市的黄河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呢?”湖滨区文化旅游局和李鸿雁的创作团队在经过反复讨论后认为,时代在变迁,必须要赋予黄河号子一种新的生命,那就要求以一种与时俱进、全新的形式去展现。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最终决定以歌曲和舞台剧的形式,让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得以延续,并决心将其打造成经典之作,永久唱响在黄河三门峡。
  期待永久传承
  其实多年来,拯救和保护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是很多人共同的心愿,他们为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在此之前,我们也做过很多工作。”湖滨区文化旅游局局长郭慧霞表示,近年,他们的工作人员曾辗转多处寻觅、搜集了大量有关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材料,包括唱词、曲调,还制作了老船工的演唱及访谈音像资料等,一度还想“实景再现”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历史原貌,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说起保护,就不能不提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最后一代传承人——今年82岁高龄的张君厚老人。
  17岁时,张君厚为了生计,跟随父亲来到茅津渡口的摆渡船上,做了一名船工。当时的茅津渡口是连接豫晋陕的交通要塞,船只繁忙,喊着号子的船工也成为黄河上一道独特的景象。“喊号子的时候,我们就像士兵操练一样,非常有气势,船只在我们的呐喊声中行进。”张君厚每每说起黄河船工号子,都显得非常兴奋,时不时还喊上几声,并手舞足蹈地表演着。而当说到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如今面临消逝的境况时,老人摇着头无奈地说,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在黄河边上再现当年的景象,让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一直传承下去,而“实景再现”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已经找不到“号头”了。
  “我没有做过‘号头’,所以没法让实景再现。”张君厚遗憾地说,据他走访了解,当年喊号子的船工如今大多已不在人世,三门峡仅剩的几人中还数他记得最清楚。为了找“号头”,他从2001年开始,辗转山西平陆、陕西潼关、河南济源等地,寻找曾经的工作伙伴,可惜一直没能找到,最近几年他无奈地放弃了寻找“号头”的想法。
  家住三门峡市区的81岁老人费小彦曾在太阳渡做过船工,也喊过黄河船工号子。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在他的印象中,也只是依稀记得一点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喊法。“时间太长了,记不住了,不过我希望黄河号子能够一直传下去,千万不能没有了。”费小彦动情地说。
  争取早日唱响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李鸿雁和他的团队从10月初接受保护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工作的那一刻开始就表示:此次一定要挖掘整理出原汁原味、最真实的东西;作品一定要简单明了,易于接受和流传。
  说干就干。由湖滨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于虹牵头,湖滨区文化馆、三人形象策划公司相关人员以及我市资深音乐创作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十几人的团队,按照工作需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立即展开工作。
  为了做好基础“功课”,李鸿雁和其团队翻阅了大量有关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历史记载,其中一首是1981年市文化部门采访了上百人而制作的曲子,颇有原汁原味,这也成为此次创作的基础音乐。“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了以前留下来的一盘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的磁带,虽然听起来不是太清楚,但是基本调调还是能听出来的。”李鸿雁开心地说,不仅如此,他还查找了大量资料,了解内蒙古、山西以及河南其他沿黄地区黄河号子的唱法,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两个月来,李鸿雁带领他的团队多次走访张君厚、费小彦等老船工。“我们几次把我市的7位老船工还有山西平陆的老船工集中起来,让他们一起回忆。”李鸿雁说,当老船工们根据记忆唱出来的时候,他们会立即进行录音,现场用电子琴进行演奏,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整个过程。同时,他们还邀请全市最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反复演唱,制作出录音小样后,再邀请老船工们试听。当得到老船工们的一致认可时,他们的脸上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三门峡市一高音乐组组长赵新辉是创作团队的重要成员。“我的主要工作是记录曲谱、编配,然后制作曲子小样等。”赵新辉说,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不管再艰难,也要努力做好。
  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1月底,一首时长为7分27秒的黄河号子的曲子终于做出来了。“曲子虽然制作出来了,但还不是太理想,需要继续推敲。”李鸿雁说,他的目标是在2016年元旦前后将曲子做好,然后据此创作一台高水平的舞台剧。
  不仅如此,黄河号子保护团队还描绘出更加宏伟的“蓝图”:努力将三门峡黄河船工号子确定为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曲,将以黄河船工号子为主题的舞台剧作为三门峡经典剧目,在每一届旅游节期间、在所有和黄河有关的活动中广泛传唱,将其永久传承下去……


《让黄河号子永久唱响》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jinri/295584.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