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陕县新闻 >

修旧如旧 一枝独秀

[摘要]懿德苑、宝绣苑、砚山草堂……近日,记者一走进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就看到宛若古诗词般梦幻、各式各样的庭院牌匾,再加上青灰色的砖瓦,独特别致的建筑,干净宽敞的道路,都让这个在地理位置上很不起眼的小村庄顿时显得非同寻常。 “这是我家刚建的一个院...

     懿德苑、宝绣苑、砚山草堂……近日,记者一走进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就看到宛若古诗词般梦幻、各式各样的庭院牌匾,再加上青灰色的砖瓦,独特别致的建筑,干净宽敞的道路,都让这个在地理位置上很不起眼的小村庄顿时显得非同寻常。
  “这是我家刚建的一个院落,有晒土场、炼泥坊、窑外工作台、紫窑炉、浸蜡灶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州澄泥砚的制作传习地。”见到记者来访,63岁的老人侯引绸热情地讲解起来,“我家的前院有五个展厅,分别是历代泥陶砚式陈列厅、陕州澄泥砚历代品种展示、道情皮影收藏展和民俗布艺澄泥砚作品展、古代砖瓦陈列展示、豫西特色古字具陈设展。”娴熟流畅的表达让随行的人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打探:“您讲得这么好,是这里的负责人吗?”“不,我儿子是馆长,他现在出差去谈业务了。”“门外汉”也能这么专业?大家开始对这个小村庄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台湾展出顺利吗?”“挺顺利,收获不小啊……”刚从侯引绸老人家出来又听到新鲜对话,原来村民朱秀云刚代表河南省去台湾参加完春节庙会,这次她带去的捶草印花、剪纸、面塑、布艺等手工制品被抢购一空,并和台湾消费者互留了联系方式,准备回来后进行“订单式销售”。同时,朱秀云还在村里修建了“王家四合院”,要把这些民间工艺和书画作品、农耕农具、纺织工具等集中展览,并定期开办培训班,让青少年免费参观学习,以确保民间工艺代代相传,中化民族瑰宝永远鲜艳。
  “朱秀云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民间艺师、民间工艺美术家潘群让补充说,“我们村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4个,市级传承人3个,是难得的名片!”
  修建旧院落、保护旧城墙、培育旧文化,围绕“旧”字做文章,是人马寨村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头戏,也是陕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位于西部的张汴乡北营村对保存下来的45座地坑院按照时光流痕、民俗风尚、传统技艺、窑洞人家四个板块进行布置,并规划建造了体验区、住宿区、生态庄园区、管理餐饮区、停车接待区、儿童乐园区和陕州老城一条街。靠旧院落吸引大批游客、凭新硬件打造高端品位、以古文化增加村民收入,北营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让美丽乡村建设熠熠生辉。
  “以前我家住地坑院,一到雨天就像和稀泥,现在住小别墅,这辈子没敢想过啊!”村民杨高峰兴高采烈地说。在景区相反方向,记者看到了一栋栋黄蓝相间的别墅,楼顶放置的太阳能像阅兵部队一样紧凑有序地排开,门前还停了数十辆私家车。“为了保护地坑院,我们让村民统一搬出来,集中安置在新社区,也就是小洋楼,以后还有二期工程呢!” 村支书吴炳新自豪地说,“靠旧院落卖钱,村民住洋楼享受新生活!”
  陕县农办副主任王万杰介绍,该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共清运积存垃圾470吨,新建垃圾池110个、公厕35个、安全饮水工程56处、污水处理设施8处,铺设雨污管道230公里,安装垃圾桶(箱)2100余个,安装路灯192盏,购置大型垃圾清运车13台、人力垃圾车90辆,硬化道路78公里,栽植绿化树2.1万株。“但是这些都是在规定动作做好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相信,文化才是我们的拿手王牌!”


豫都网微信

《修旧如旧 一枝独秀》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shanxian/15659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