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灵宝市新闻 >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彤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同志们: 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去年工作回顾总结和今年工作安排部署,先讲三方面意见,随后乔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客观总结,振奋精神,切实增强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市委、...

同志们:
    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去年工作回顾总结和今年工作安排部署,先讲三方面意见,随后乔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
    一、客观总结,振奋精神,切实增强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打造“四大战略定位”以及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目标,强力实施“四大一高”和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转型升级不断深入、质量效益更趋协调、基础支撑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圆满完成。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5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7.7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3.5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总收入21.11亿元,增长13.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93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29元,增长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598元,增长12.6%。
    (二)科学发展载体不断完善,转型支撑更加牢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认真落实联审联批制度,健全完善统计监测服务机制;路网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东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灞底河大桥顺利通车;聚宝投资公司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亿元;新建续建项目15个,累计入驻企业89个,78个建成运营,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1家;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税收4.1亿元;平均从业人数达到2万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扎实推进。规划完成编制,完成投资5亿元,实施重点商贸项目6个,金都新天地6个分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重庆友谊商贸楼开业运营;解放菜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完成主体建设;灵宝大酒店、喻辉国美数码电器城、美美百货春节前将建成运营;新灵西街、桃林街示范性街区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特色商业街区内规模以下企业达到89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1家,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税收4977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开放招商成效显著。先后组团参加黄河旅游节、特博会等10余次招商活动,吸引中信裕联、正和岛河南岛邻等20余批次客商来灵考察,成功举办2014新能源—锂电池技术创新论坛等大型活动5次。全年引进项目38个,投资总额160亿元,26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2亿元;引进省外资金6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位居三门峡市前列。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确定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7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2.88亿元,33个建成投产、投用。30个前期项目全面启动。全年获上级批复投资项目66个,争取扶持资金9.2亿元。
    (三)“四化同步”步伐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强化规划引领,城东产业集聚区、道文化养生园以及部分乡镇的规划通过评审。强力推进城市提升改造,全年实施城市重点工程23项,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建成12项。中航星城、华岸春天商业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实施断密涧河河道治理工程,新增水域面积450亩;长安东路、创业路、环城北路、车站路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城市西区调整完善了相关规划,黄河金三角特色农产品保税物流园项目正在加紧谋划。积极推进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豫灵、朱阳等中心城镇节点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故县镇河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制定出台《城中村村民宅基地改建管理办法》,加大违法违章建筑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市规划建设秩序;新华路城市综合管理示范街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新建城市公厕、增设道路隔离护栏,城市停车难、如厕难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积极推进“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旅游名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教育,市民素质、城市品味持续提升。
    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打造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林果精深加工、高成长性接续产业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坚持做大、拉长、育新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91.86亿元,增长12.2%;实现利税173亿元、利润164.8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深部探矿和区外资源开发力度,全年完成探矿进尺15.8万米,新增金金属储量10.09吨。以铜箔精深加工为突破,华鑫铜箔1万吨技改、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一期、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一期工程建成投产,4万吨锂电铜箔项目与洛阳大业太阳能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铜产业链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支撑。积极推进金城黄金冶炼等重大前期项目,鑫发多金属综合回收等项目建成投产,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林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果品、杜仲、香菇等优势资源,积极谋划实施精深加工以及出口型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一期工程主体建成,正在订购设备;闽钱香菇加工、宏源果蔬出口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远村食品加工、好运来香菇杏仁制品项目即将试生产,林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发展高成长性、非资源型接续及配套产业。宝一讯电脑连接线及手机配件生产、金太阳太阳能示范等项目建成投产;力源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项目即将建成试产;万达石材产业园厂区土建工程开工,新的转型支撑点正在形成。
    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持续巩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果品总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年产量16亿公斤,其中苹果面积90万亩,年产量13亿公斤;核桃、大枣、中药材、蔬菜总面积分别达到34.3万亩、14.5万亩、10.3万亩、12.2万亩;食用菌总规模达到9364万袋;合同种植烟叶5.5万亩;被国家认监委批准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果菜产业论坛暨灵宝市果品产业大会”,灵宝苹果品牌价值上升到46.22亿元,连续五年稳居中国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县级第一位,灵宝苹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保持在65家以上,工商注册家庭农场总数达到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50家,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8.5万亩。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面完成白虎潭水库及配套饮水、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654.8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5个。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省级林业生态建设9万亩、卫家磨水库连片绿化造林1380亩、通道绿化91.5公里,创建绿化模范乡镇1个、绿化模范村4个,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创建,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成功与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灵宝大讲堂·智慧城市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信息化调研,全面掌握全市信息化建设现状,为编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推进宽带互联网建设,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宽带中原”示范市。
    (四)“四大一高”战略深入实施,转型活力显著增强。“大交通”建设,全力做好连霍高速改扩建、三淅高速、三灵快速通道等重点交通枢纽工程服务工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全部竣工通车;省道250线灵宝至朱阳段改建工程,建成了市区连接南部山区的 “快速通道”;与江苏大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共交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公交公司成功运营。“大旅游”建设,深入实施大旅游“开发建设年”活动,函谷关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文化养生园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燕子山、娘娘山—阳光山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初审;汉山、亚武山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黄河湿地生态园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在运城、洛阳等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6次,组织开行了“娘娘山”号高铁旅游专列,成功举办“千人穿越函关古道”等活动,灵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大通关”建设,国家级出口香菇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功,对美苹果出口基地通过验收,鹤立果蔬公司获得口岸直通放行待遇,全年新增进出口自营权企业7家,预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大商贸”建设,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新建、续建商贸物流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0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3亿元。盛祥国际商业中心、灵轻物流园、黄金珠宝城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金银岛灵宝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项目尹庄、豫灵交割库顺利建成投用,累计为我市企业融资2.1亿元,采购生产原料1.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三门峡市工程技术中心4家,成功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上“一高两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4个。全市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累计达到26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0.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3%。
    (五)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把有限资金优先用于民生投入,省、三门峡以及我市确定的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全年民生投入达到24.3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076人、再就业6188人;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900套;城镇医保、社会低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20所寄宿制和薄弱学校改扩建工程主体全部完工,市第四小学主体工程封顶。全年送戏下乡325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172场,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核验收。“老子传说”入选国家级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实施农民健身工程30个,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活动进展顺利。市新医院附楼主体工程封顶,120急救指挥中心及卫生监督所项目竣工投用,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所,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2个。深入开展弘农涧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始终保持对黄金“三小”、“十五小”和非法砂石厂的高压态势,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黄金矿山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重点行业、重点部位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扶贫开发、拥军优属、残疾人保障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落实信访、维稳、综治等各项制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稳。除了受表彰的部门和乡镇,环保、计生、广电以及大王镇等市直部门和乡镇,在不同领域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在黄金价格低位徘徊,财政增收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以及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金源公司进行了优质资产重组;黄金机械公司改制成功;启动市直职能部门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活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50余个;与建设银行、广发银行合作开展“助保贷”、“政保贷”业务,为30家企业发放贷款7200余万元,依托教育、卫生资源,融资1.45亿元;积极推行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等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有序推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政府机构改革;抢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机遇,积极探索旅游合作、平安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努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同志们,在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的特殊时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但同时,我市不仅和全国一样,面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还面临着一些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还不大,有效支撑财政的大项目、好项目比较少,一产效益不高,二产中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资金、土地、环保等瓶颈约束逐步加剧,特别是环境治理保护任务艰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四是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任务依然繁重,一些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谋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三门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和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总要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稳增长保态势、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和“两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四大一高”和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着力深化改革攻坚,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在打造“四大战略定位”和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灵宝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全市主要预期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将更加繁重艰巨,必须认真研究“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走向,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要求,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乘势而上,在经济新常态下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二是要抓好“五个点”。扩大增长点,做好加法,特别要注重支持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企业、高成长产品生产,加快新项目投产。转化拖累点,做好减法,减少下拉因素,推动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逐步走出困境。抓好关键点,做好乘法,以开放改革“一举求多效”,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以优化环境“一优带百通”,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稳控风险点,做好除法,防范行业风险、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干部懈怠和不作为的风险,把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控制在最小范围。抢占制高点,做好乘方,把我市“四大战略定位”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省三大战略规划、三门峡市“四大一高”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好“四大一高”建设排头兵,建好“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几何级增长。三是要研究新特点。紧紧盯住、敏锐研判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抓住新模式,解决新问题,该引导的引导、该应对的应对,跟上发展步伐,坚决防止不为动力反成阻力、关键时刻掉链子、误事坏事等情况出现。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强化发展支撑,持续扩大引领拉动效应。把加大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动力,着力建设大项目、深化大招商、构建大平台、支撑大发展。持续深化大招商活动。围绕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两区”建设,进一步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健全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环境,着力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重大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全年引进省外资金70亿元,利用外资1.7亿美元,项目签约资金150亿元,继续保持在三门峡市的领先位次。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区“三上一提高”。坚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号工程”地位,加快污水集中处理、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公共服务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抓项目促集群,抓基础提功能,抓保障强服务,千方百计推进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1个,完成二三产业增加值63亿元、税收4.7亿元,平均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持续扩大特色商业街区规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零售商业,提升商业业态和层次。重点抓好金都新天地、桃林街地下人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桃林街南出口等地块拆迁改造。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5亿元,税收1亿元,吸纳劳动力人数5000人以上,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5至10家。坚定不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三化”工作法、“六定”措施要求,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储备项目抓跟踪、促签约,拟建项目抓开工、促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达产项目抓服务、促效益。全年安排重点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26个,计划总投资203.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0.8亿元。瞄准产业转移趋势和上级产业政策导向以及资金投放重点,加大外引内联以及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力度,全年动态储备重点项目64个,投资总额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坚持“一高两化”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倾力把三千亿元主导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支撑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更加注重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强化要素保障,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强化资源储备,减少原料外流,加大深部探矿和区外资源开发,全年完成探矿进尺15万米,新增金金属量9.5吨;依托科技、人才优势,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加强企业升级改造,提高经济效益;扶持引导近年建成的项目做大做强,紧盯今年新上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一期、朝辉铜业万吨压延铜箔一期、华鑫铜箔1万吨技改等项目达产达标,力争金城黄金冶炼、4万吨锂电铜箔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突破。同时抓好志成、鑫华、新凌三大铅冶炼企业技术改造和运行服务,实现清洁化生产。林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食用菌深加工、流通项目的引进开发,以及浓缩果汁、芦笋、大枣、黄桃、核桃深加工等传统生产优势的升级改造,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培育打造灵宝果蔬加工知名品牌。确保汇源果汁杜仲饮料项目一期工程,3月份建成投产;二期杜仲雄花茶、软胶囊等系列产品开发工程,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抓好好运来香菇杏仁制品、远村食品加工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邦英食品公司果蔬休闲食品生产等项目实施,推进果品生产大市向果食品加工强市转变。高成长性接续产业集群,引导旺鑫机电设备加工、华新奥建材、盛和光学玻璃等企业扩大规模,加大新上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力源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万达石材加工等项目建设,确保豫西轴承、金尧机械等新建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持续壮大接续产业集群规模。
    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管理。抓好经济运行与数据分析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监控,密切跟踪黄金、铅冶炼、果汁加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调度保障。持续深化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项目)和市直职能部门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互助,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坚持农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品牌化营销,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寺河山优质苹果核心示范园巩固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矮化砧木密植模式,努力提高苹果整体品质。全年新发展苹果3万亩、大枣1万亩、核桃3万亩;新建香菇核心基地5个,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亿袋以上,新上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2家;合同栽植烟叶6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12.4万亩。重点抓好万亩高标准国家级烟叶核心示范区、1000亩设施冬枣生产示范村等8大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2家;新培植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保持在65家以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全市流转总面积达到20万亩。持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品牌培育、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升灵宝苹果、灵宝香菇、灵宝大枣、灵宝蔬菜、朱阳核桃五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与国内大型会展中心、知名商超卖场、网络销售公司对接合作,建立长期供货协议,提升特色农产品在“北上广”等大都市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引水灌溉工程以及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年内让市民喝上白虎潭水库的甜水;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处,解决8.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加大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工作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就学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人口、产业向城区和小城镇集聚,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格局。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改造。全年计划投资12.65亿元,实施重点工程17项。统筹发展城市北区、东拓展区。加快推进弘农涧河北田至牛庄段治理,9月底前全面完工;新开工建设五龙路断密涧河桥、五龙路东段等工程,市第四小学8月底前全面建成投用。加快完善东拓展区内道路、电路、公交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建设,中航星城当年完成投资1亿元,华岸春天商业综合体10月底前投入运营。提质改造旧城区。以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抓手,完善商务、餐饮、旅游、居住等配套服务功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持续改善城南工业区环境面貌。加快推进新涧大道、富士路引线建设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城市南出口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发展壮大城市西区。加快城市西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大西客站周边商业地段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西区承载服务功能。
    持续强化城市规范管理。深化城市管理年活动,严格落实《城市管理细则》,加大依法拆违力度,完成星期天马路市场搬迁;加强城市西出口等重点区域交通疏导管理,合理增设停车位,完善交通隔离护栏等设施,切实缓解城区部分区域交通堵塞问题;探索建立卫生责任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旅游名城”创建活动,营造整洁有序、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巩固提升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效,力争再成功申报省级试点村1—2个,全市国家级试点村保持在2个以上,省级达到3个以上。依托城东产业集聚区和大商贸建设的带动效应,推动川口、焦村两翼与中心城区有机对接;依托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开发,促进函谷关镇区、景区与城市北区融合发展;主动对接蒙西华中铁路三阳站建设规划,积极谋划商贸流通项目,加快阳店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打造城市东部新门户;围绕建设沿黄旅游经济带、陇海和蒙西铁路发展轴经济带,推动沿线小城镇、区域中心乡镇建设上档升级,实现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五)推进“四大一高”战略以及信息化建设,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四大一高”战略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抓手,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综合实力的强大引擎,强化措施,强力推进。
    完善基础网络,持续推进大交通。积极做好连霍高速、运宝高速等重点交通枢纽项目施工外部环境协调工作;加快推进国道310线、209线规划项目以及省道245线改建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标准,逐步完善公路路网结构,着力构建“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有机连接、一体化发展”的大交通网络。整合优势资源,持续发展大旅游。加大函谷关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力度,持续推进景区功能完善、扩建提升,加快建设函谷关文化产业园,打造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龙头旅游区;加强汉山、亚武山、燕子山、娘娘山等景区深度开发力度,加快龙湖景区、铸鼎原景区和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建设步伐,力争燕子山、娘娘山—阳光山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与大型旅游投资集团合作,力争道文化养生园、明清古枣林开发项目开工,亚武山二期、黄帝铸鼎原、寺河山苹果主题公园等项目运作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完善产业要素,筑牢旅游业发展基础,加大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与周边旅游热点线路及热点景区合作,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培育文化游、黄金游、山水游和果乡游四大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兴市战略迈出更大步伐。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对接“大通关”机制。加强同我市大宗商品出口国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对话与沟通,积极争取黄河金三角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打造新的通关出口;培育壮大闽钱食品、宏源果蔬等出口企业,加快谋划闽钱二期黄花菜出口项目;主动引进生产加工出口型企业,积极改变我市产业结构,扭转我市出口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释放消费潜力,持续繁荣大商贸。依托特色商业街区平台载体作用,培育发展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入驻加盟。抓好华岸春天商业综合体、恒隆广场、中轻物流园等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推进中石油昆仑公司大王综合气站、中海油加气站等能源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威佳集团灵宝多功能汽车园区等项目的洽谈进度;抓好60家上线企业运营工作,打造“灵宝阿里巴巴特色产业带”。实施创新驱动,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积极筹建“黄金采选冶产业技术联盟”,瞄准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全年完成申报专利120件以上,申报三门峡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以上,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个以上,完成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三门峡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达到20%以上。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编制全市信息化建设规划,全方位发挥信息化带动提升作用。在工业领域,引导企业推动信息技术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等智能化生产模式,提高规范化操作水平和比较效益;在服务业领域,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公共服务领域,为现代服务业注入发展活力。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加快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启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平安、智慧旅游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增强转型发展活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和开放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快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障碍和瓶颈,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公务支出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区、城镇转移。加快公共交通体制改革,规范城市公交、出租车辆运营及农村客运市场管理。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创建工作。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逐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及教育、文化、司法、食品安全等体制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年”活动,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用好留住本土人才,为转型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以增收节支为中心,持续深化财税征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强化资本运作理念,盘活存量资本资产,引入外来战略合作资本,做实做活水投、农投等投融资平台,努力在融资规模和能力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加强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政保贷”、“助保贷”贷款平台作用,为20家中小企业融资1亿元以上;积极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加快A股上市、新三板股权直接融资步伐;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缓解用地供需矛盾。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益为中心,有效激发企业改革创新活力,探索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人事动态管理、管理人员薪酬、重大信息公开、经营投资结果责任追究等制度改革;加快股权制度改革,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鼓励支持员工持股、民企参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开放合作。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发挥郑州、西安、北京、广州灵宝经济文化促进会等平台作用,全面学习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广泛建立联系,积极借智、借力,见贤思齐,学为所用,全面推动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协调联动,争当区域开放合作发展排头兵。
    (七)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 《环保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争取治理项目为突破口,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坚决落实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持续抓好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继续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建立健全集约节约利用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有序开发。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探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拒不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严格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作实施步伐。持续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林业生态新造林5.2万亩、森林抚育6.35万亩,创建绿化模范乡镇1个、模范村5个。持续抓好生态环境治理。以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以及无主废渣无害化处理处置、弘农涧河底泥污染防治、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扎实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有效净化城乡面貌,让灵宝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八)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遵循“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集中财力办一些群众急需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努力使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0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00人以上;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00万元以上。全面落实城乡居民低保、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对象补助政策,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启动实施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和光荣院建设工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做好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安兴小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分配工作,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二是积极推进实事工程。认真谋划实施好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受益的实事工程,切实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大事难事。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配置城区教育资源,加强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筑与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系。加快市新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4个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持续开展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送戏下乡300场、送电影下乡5136场;做好文化馆、博物馆后续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投用;积极谋划推进西坡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开发;深度发掘“骂社火”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优势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市创建,确保通过考核验收。做好新生育政策的宣传引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全面保障社会稳定。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法制灵宝建设,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组织开展“灵宝市道德模范”、“最美灵宝人系列”等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健全社会管理服务网络。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开展矛盾排查化解、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维护信访大局稳定。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推进平安灵宝建设,全面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年省、市都将编制“十三五”规划,我们各级各部门也要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科学编制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特别要加强对重点、难点以及关键问题的研究,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认真谋划、包装一批投资量大的龙头型、创新型、服务型项目,同时,做好西阎至川口高速、国道310函谷关至西阎段改线、灵宝至芮城黄河公路大桥、市区至函谷关旅游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向上衔接,争取列入国家、省、市规划,争取主动。
    三、立足全年,抓好当前,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正值年末岁首,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要认真总结去年的工作,全面谋划和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全年各项指标总体实现新提升。  一要抓好今年一季度各项工作。年初是国家和省确定全年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的关键时期,综合协调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予以扶持。要充分利用冬闲时节,协助项目单位做好项目立项、环境评价、规划审批等前期工作,确保施工季节如期开工。同时,要抓住春节期间与外地亲友团聚的机会,挖掘招商线索,广开招商渠道。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科学安排,把握进度,争主动、抢时间,赶进度、抓落实,确保一季度经济指标、重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实现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要抓好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对煤电油气运的协调保障工作,提前做好节日期间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证节日市场的商品供应和物价稳定,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切实做好走访慰问和扶贫帮困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的补助政策,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过冬、过节的实际问题,下大力气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要抓好春节、“两会”期间的安全维稳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细而又细地抓好矿山、旅游、消防、道路交通、食品卫生以及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重点做好春节、各级“两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要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矿山企业和乡镇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企业改制等热点问题,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春节、各级“两会”期间平稳、安全、有序。
    同志们,今年的经济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奋发有为、更加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真抓实干,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豫都网微信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彤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ingbao/12750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