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4 09:3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期,由市文广新局协调指导的罗门数字文化创意服务平台项目成功入驻函谷关文化产业园,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增强函谷关文化产业园的多元化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巧借文化软实力,助力大旅游建设。在大旅游“开发建设年”活动中,我市依托区位比较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通过部门引导、市场运作、多元齐动,不断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开文化与旅游这对孪生姊妹花。
旅游是体,文化是魂,有文化的旅游才有魅力。我市紧紧围绕黄帝文化、道文化、民俗文化、古军事文化、杨氏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华夏锦绣生态文化园、铸鼎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三大园区建设,通过加强引导、重点突破、优化服务,狠抓文化旅游项目申报推介和市场招商,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灵宝旅游的内涵和魅力。
函谷关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道家文化圣地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目前,该园区已成功通过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验收。此外,以雄奇险秀著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面积最大的槐树林海燕子山、朝圣休闲的绝妙去处汉山、“水国泽乡”鼎湖湾湿地以及正在规划开发的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朱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线、大王镇明清古枣林及沙坡龙沟旅游项目等,通过不断引导发掘自身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把独具特色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地域特色与自然山水、遗址遗迹、生态种植有机融合,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璀璨新星,日益迸发出越来越强的生机和活力。
在两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也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我市以骨干文化企业为着力点,以民俗文化产品为抓手,以民间工艺美术制作、民俗产品批发零售和民间传统技艺表演业为重点,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和知名品牌。在一批典型示范项目的带动下,朱阳虢州砚、尹庄西车道情皮影被命名为省级知名文化产品,刺绣、剪纸、泥塑、布艺、皮影、戏剧等6种产品被命名为三门峡市知名文化产品,民间工艺美术事业从业人员已达万人以上。全市已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三门峡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全市以集中展示、精深加工、技艺传承、市场运作和延伸服务为主要模式的特色文化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此外,我市还注重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创新融合。首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戏曲文化交流活动”期间,文化部门在三门峡市区先后演出古装剧《虢都遗恨》、现代戏《山妹》等精品力作,集中展示了我市戏剧文化的艺术魅力。电影《老子出关》荣获2014年美国世界民族电影节 “最佳文化传统电影奖”,成为灵宝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近年来,国家、省等众多媒体,先后多次、多角度集中宣传展示我市黄帝文化、老子文化、民俗文化等,对提升我市旅游知名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文化提升旅游魅力以旅游增添文化活力--我市巧借文化软实力提速旅游产业发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lingbao/10452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