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三门峡新闻 > 今日三门峡 >

大山里的“雷锋中队”

[摘要]多年来,在卢氏县大山里,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崎岖的山路,确保道路畅通,用一日复一日的坚守救助群众,发扬雷锋精神。从青年到白发,队伍里老、中、青三代人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这支队伍就是卢氏县交通运输局执法所外勤中队,村民们...

  多年来,在卢氏县大山里,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崎岖的山路,确保道路畅通,用一日复一日的坚守救助群众,发扬雷锋精神。从青年到白发,队伍里老、中、青三代人做了数不清的好事。这支队伍就是卢氏县交通运输局执法所外勤中队,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雷锋中队”。
  二十年如一日做好事不留名
  今年43岁的郭鹏辉是外勤中队的队长,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期间,乐于助人的郭鹏辉多次获得“优秀士兵”和“学雷锋标兵”的荣誉称号,退伍至今22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和辖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中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卢氏县约1900余公里的县乡公路上,进行路政巡查和路政执法。”8月22日,郭鹏辉告诉记者,“我们既要确保道路畅通无阻,也要最大限度保障沿线群众的利益。”
  7月21日傍晚7点多,郭鹏辉下乡巡查返回途中路过卢氏县横涧乡,路边的一个黑色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个钱包,里面有近千元现金和各种证件。”郭鹏辉说,“村民挣钱很不容易,丢了钱包,失主肯定急坏了。”他就拿着钱包在原地等了1个多小时,等不到失主来找,郭鹏辉就想办法联系到了周边几个村子的村干部,让大家一起帮着找失主,直到晚上10点多,才找到了钱包的主人冯大姐。“我接过钱包,看到里面的东西一样不少,激动地直流眼泪,这可是我给孩子准备的学费啊!”回忆起一个多月前钱包失而复得的事,冯大姐心里依然满是感激。“把钱包送来后,不管我们怎么问,好人始终不愿留下姓名,也不告诉我们他的工作单位。”冯大姐说,夜色中,她隐约看到了好人穿着交通运输局的制服,后来,一家人多方打听,才得知这位拾金不昧的人叫郭鹏辉,“从那以后,每次看到身穿交通运输局制服的同志打我家门前经过,我的心里都暖暖的。郭同志和他的同事们都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好人啊”!
  1999年的夏天,郭鹏辉下乡来到文峪乡大石河村附近,看到一个人骑摩托车发生了交通事故,摔倒在路边。“伤者头部鲜血直流,情况十分危急。”郭鹏辉回忆说。没有一丝犹豫,他果断下车,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并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800元,为这位素不相识的人垫付了医药费。
  卢氏县境内有条横贯县城的洛北大渠,渠水有2米多深,水流湍急。在郭鹏辉退伍回乡的20多年间,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他先后从这条大渠里救出了6名落水群众。每次把人救上岸后,郭鹏辉总是脱下被水浸湿的衣服,拧上一把,再重新穿上,头也不回地离开。家住城关镇的一个姓李的女孩今年11岁,她的父母常对她讲起郭伯伯当年把她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事情。“爸妈说,郭伯伯是我这一辈子都要感谢的亲人。”小女孩说。
  学雷锋,队里个个都是好样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外勤中队里有一位51岁的“老大哥”张新江,他当年也救过一名落水的小女孩。
  那是1991年春天,洛北大渠水面上的冰还没化完,一天下午,刚刚走出单位大门的张新江忽然听到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救人啊”。张新江闻声快步跑到渠边,看到湍急的流水已经把一个小女孩带出去几十米远。来不及多想,张新江沿着渠边一路狂奔,跑到了小女孩的位置,纵身一跃跳进大渠,奋力将女孩推了上岸。穿着被冰水浸透的衣服回到家中,张新江才发现自己的手和脖子被冰碴划得伤痕累累。“我恰巧在附近,又识得水性,怎么能不去救人呢?”5年前,张新江主动放弃原本安逸的机关工作,自告奋勇来到了最苦最累的外勤中队,“在基层,常常能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我热爱这份工作”。
  在一次巡查任务中,外勤中队队员王玉亮看到沙河乡一处乡道上堆积有砂石等建筑材料,影响了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打听得知,堆砂石的是某村的两个年轻人,平常在村里就比较霸道,没人敢惹,大家劝王玉亮不要去找麻烦。但王玉亮仍坚持找到两个年轻人的住处,耐心劝说他们清理砂石。了解到两个年轻人处在人生迷茫阶段、一度曾对生活失去信心时,王玉亮每次经过沙河乡,总会抽出时间去找他们聊天,一来二往,王玉亮成了他们的朋友。“我为他们分析和规划人生道路,很有效果,我也很欣慰。”王玉亮说,现在,其中一个年轻人去了汽修厂打工,另一个开了间卖副食品的小店,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今年32岁的李强和38岁的余涛是队里的“年轻力量”,2012年秋天,两人驱车在文峪乡南窑村附近巡查时,遇到了挑水的李奶奶,“李奶奶已经79岁了,看到她挑水非常吃力,我们就过去帮忙,还决定以后有空就去帮她挑水”。此后,估摸着李奶奶家里的存水吃得差不多了,两人就到她家里给她挑水。附近村民说,李奶奶的老伴已经去世,女儿也远嫁外地,多亏这两个细心又热心的年轻人帮忙。挑水时走的那段山路较为崎岖,两个人起初一路上要歇上两三回,后来时间长了,一口气就能把水挑到老人家里。
  在范里镇苏村,许多人都对身穿制服的尚革瑜很熟悉。几年前,在偶然的一次沿路巡查中,尚革瑜看到路边有个佝偻着身体的老大爷在等车,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姓张的大爷患有哮喘病,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药吃完了,张大爷要一个人搭车去县城买。考虑到张大爷的家距离县城较远,尚革瑜当即表示,今后自己可以替张大爷去县城买药。此后,张大爷的邻居就经常看到尚革瑜上门送药。“下班时路过这里,顺便把药给张大爷送去,这是举手之劳。我身穿制服,就应该这样做。”尚革瑜说。
  将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长期以来,公路修到哪里,外勤中队的6名队员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雷锋精神传递到哪里。一条条县乡公路既是他们工作的“战场”,也是他们热心帮助群众、为大家送去温暖和爱心的纽带。
  采访中,在东明镇东坪村村民吴新生的家里,今年61岁的吴新生紧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2013年7月25日,外勤中队的6名同志将我从3米多高的坡下救起,把我背在背上,用车送回了家里。在我心中,他们就是‘雷锋’,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们。”
  据悉,为了做更多的好事,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外勤中队的6名队员还先后加入了三门峡扶人协会卢氏分会。
  卢氏县境内高山林立,夏季多发泥石流,冬季常常大雪封山。6名队员平时的执勤任务很重,可在群众遇到危难、需要帮助时,这6个汉子义无反顾,从来没有一句怨言。“都知道‘119’‘110’‘120’能在第一时间救人,没想到,这支外勤中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始终坚定发扬雷锋精神的信念,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三门峡市文明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如今,“雷锋中队”的事迹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激发人们心中的那份善良和感动,从而带动更多的人都来做好事。”郭鹏辉说。


《大山里的“雷锋中队”》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x.yuduxx.com/jinri/52557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